本店編號:2013-14/2013-14M
郵票名稱:金銅佛造像 郵票及小全張 Gold-Gilded Bronze Buddhist Statues
發行日期:2013年6月16日 (星期日)
郵票規格:30 x 50 mm
齒孔度數:13.5度
整張枚數:版式一: 16枚; 版式二: 12枚(2套)
整張規格:版式一: 150 x 240 mm; 版式二: 174 x 180 mm
小全張郵票規格:74 x 82 mm (異形)
小全張外形規格:94 x 130 mm
小全張齒孔度數:13度
版別:膠印
防偽方式:防偽紙張、防偽油墨、異形齒孔、熒光噴碼
設計者:夏竟秋
攝影者:趙山 (三、五圖)
資料提供:中國國家博物館、蘇州博物館、故宮博物院、觀複博物館、首都博物館、西安博物院
責任編輯:陳靜芝
印製廠:遼寧省沈陽郵電印刷廠
郵票面值:六枚郵票6.80元、小全張6元
郵票編號 面值 題材 (6-1) T 1.20元 五代,銅鎏金觀音菩薩像 (6-2) T 1.20元 宋,銅鎏金地藏菩薩像 (6-3) T 1.20元 明,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 (6-4) T 1.20元 明,銅鎏金無量壽佛像 (6-5) T 1.20元 明,銅鎏金文殊菩薩像 (6-6) T 1.20元 明,銅鎏金普賢菩薩像 小型張 6元 隋,銅鎏金佛教造像本店售價可參考中國2013郵票子目錄
2013-14/2013-14M:金銅佛造像 郵票及小全張中國集郵總公司於2013年6月16日發行《金銅佛造像》特種郵票一套六枚,面值共6.80元;小型張一枚,面值6元。郵票圖名分別為:五代.銅鎏金觀音菩薩像、宋.銅鎏金地藏菩薩像、明.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、明.銅鎏金無量壽佛像、明.銅鎏金文殊菩薩像、明.銅鎏金普賢菩薩像。小型張圖名為:隋.銅鎏金佛教造像。
觀音菩薩與文殊、普賢、地藏並稱為中國四大菩薩,傳說其說法道場在浙江普陀山。水月觀音是觀音菩薩所現的三十三種形象之一,"水月"表示水中之月乃月之影現,並無實體,以此比喻諸法無自性。這尊水月觀音像,頭戴花冠,身披瓔珞,左腿自然下垂,右腿支起,右臂擱置膝上,呈遊戲坐姿于磐石之上,前置淨瓶,背後圓形光環,環上飾火焰紋,觀音儀態端莊,神態安詳,仿佛正在觀賞水中月影。現藏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。
地藏菩薩是中國四大菩薩之一,他發誓要盡度眾生,拯救諸苦,始願成佛,因此也被稱"大願菩薩"。地藏信仰在唐宋時期廣為流行,並持續到現在,傳說其顯靈說法的道場在安徽九華山,始願成佛,因此也被稱為"大願菩薩"。此地藏菩薩像頭部渾圓,雙目微合,神態安詳。身穿袈裟,半跏跌坐於長條形台座上,似一比丘正沉浸在對佛法的冥思妙悟中。現藏江蘇蘇州博物院。
釋迦牟尼相傳為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。釋迦牟尼是信徒對他的尊稱,意為釋迦族的聖人,他是佛教的創始人。釋迦牟尼像螺發,頂飾寶珠,額有白毫,修眉細目,雙腿略向下視,身穿袒右肩袈裟,結跏跌坐於雙層蓮花座上,蓮花座上下各有一周鑲嵌整齊的連珠紋。此像簡潔生動,質感極強,銅精藝美,意蘊莊嚴,堪稱明代佛教造像上乘妙品。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。
無量壽佛又稱無量光佛、長壽佛,在藏傳佛教中常與白度母和尊勝佛母組合,稱為"長壽三尊",是富壽吉祥的象徵。此尊面塗泥金,神態慈悲柔和,頭戴五葉寶冠,高冠正中為金翅鳥,耳飾菱形耳璫垂肩。雙手結禪定印,捧甘露壽瓶。寬肩細腰,軀體挺直,體態勻稱。全跏跌坐於束腰仰覆式蓮花寶座之上,蓮瓣飽滿圓潤。本尊法相莊嚴,做工精美,品相完好,是明代西藏金銅佛像中的上品佳作。現藏北京觀複博物館。
文殊菩薩是中國四大菩薩之一,傳說其說法道場在山西五臺山。此像五官端莊寂靜,頭戴五葉花蔓冠,雙手持蓮花,蓮花上有經書和寶劍,為文殊菩薩的標識物,披帛垂墜猶如真絲一般,懸空部分正反面均刻有紋飾,在腹部呈弧形對搭雙臂,下垂後尾端內掖腿下。造像背後脊椎,裙腰折疊等細部交待清晰,座面前部刻有"大明永樂年施"款,款識按照毛筆書寫方法雕鑿,束腰仰覆蓮座,蓮瓣尖頭呈卷珠狀,此為明代宮廷最早製作的一批造像中的藝術佳品。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。
普賢菩薩是中國四大菩薩之一。專司理德,常與文珠菩薩一起脅侍在釋迦牟尼佛左右。傳說其說法道場在四川峨眉山。此普賢菩薩像頭戴發箍,頭髮結辮,順肩自然下垂,面形圓潤,雙目慈祥。身穿袈裟,衣緣刻精美花紋。善跏跌坐在臥象背部,手作說法狀。象身下有橢圓形蓮花座,此像銅質精良,鎏金均勻,雕工純熟,是明代金銅佛像中的佳作。現藏北京首都博物館。
銅鎏金佛教造像,陝西西安南郊出土,底座刻有銘文,為隋開皇四年(西元548年)的作品。該像主尊為阿彌陀佛,五官清秀,頭後有鏤空火焰頭光。上身細長,施無畏與願印,結跏跌坐於中央蓮臺上,蓮座兩旁各立一脅侍菩薩:左為觀世音,右為大勢至。均頭戴寶冠,冠後亦配頭光。冠帶和天衣自然飄垂,有風動之感。頸部佩戴項飾,長裙裹腿,體態婀娜,菩薩前側立兩尊力士像,均橫眉怒目,形象威猛。二力士中間還設一精巧的香爐。方形四足趺床,邊緣設有欄杆,座前兩足處各有一踞蹲獅子。整組造像結構複雜,做工嚴謹,主次分明,高低有序,實為現存隋代鎏金銅像中的精品。現藏陝西西安博物院。